中国储能网讯:3月10-1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指导,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并联合500余家机构共同支持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展览会(简称“CIES”)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
CIES大会以“共建储能生态链,共创储能新发展”为主题,针对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资本市场、国际市场、成本疏导、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供应链体系、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新产品以及解决方案的普及和深化应用。
来自行业主管机构、国内外驻华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2011余家产业链供应链企业, 53417位线上注册嘉宾将参加本届CIES大会,储能网视频号线上直播11万人参与观看与交流。其中300余家企业集中展示了储能产品,涵盖系统集成、电芯、PCS、BMS、集装箱、消防、检测认证、飞轮储能、液流电池、熔盐储热、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全产业链。
3月12日上午,峰和资本合伙人周博睿受邀在储能资本市场专场分享主题报告,报告题目为《新形势下,峰和资本对储能行业投资与融资的思考》。以下为报告主要内容:
周博睿:大家好,我今天想分享的主题是新形势下我们对储能行业在投融资上的一些思考。所谓新形式,我们总结了一下,一个是资本市场的形式,因为一级市场投资不管是否有产业背景,是否有产业考量,最后退出总是需要考虑的事情。资本市场目前处于下行周期,是否已经彻底见底尚不敢下定论。过往二级市场跟一级市场有关联,但是关联度没有这么明显,一般延后半年左右。但从去年下半年七八月开始,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二级市场不景气对一级市场的传导的时间是逐渐缩短的。第二,本身储能这个行业本身也处在小周期的下行阶段,是否在底部也还不确定,可能还会走一段时间。所以对储能投融资而言,目前是行业下行期叠加资本市场不景气,是相对比较艰难的一个时点。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也对整个行业怎么去投,企业怎么去融进行一些新的思考。
先分析一下整个行业目前的形势,主要是供需和价格。第一个是碳酸锂的问题,很多人会关心碳酸锂后面价格怎么走,我们看到碳酸锂的价格从高点60万每吨下跌到目前10万左右,跌幅达到80%。需求层面,整个需求还是在增加的,大概每年20%到30%的增量,但是供给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到2024年、2025年会持续释放,供给端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所以我们看到整个产能过剩的额度实际上是逐年放大的。后面可能在某些时间会出现补库存的需求,但从中长期来看,碳酸锂企业维持在15%-20%左右的毛利水平是一个行业正常水平。
说完碳酸锂,我们说一下LFP,LFP总体来说也是大幅下跌,从最高大概17万左右掉到目前4万,下降幅度和碳酸锂基本同步。但相对乐观的一点是正极的集中度是在提升的,竞争格局没有恶化,前五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基本还是维持强者恒强的局面,产能利用率基本上还是能维持住,甚至还略有提升。
负极这边相对来说就没那么乐观,除了头部厂商在扩产之外,其实很多中游的,包括二线的、三线的产能都还在释放,整个产能的释放周期相对较长,整个竞争格局实际上是在恶化的,不少企业的市占率都有下滑。
来到电芯环节,总的来说需求表现还可以,全球增长60%,,增速还挺快。价格下跌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成本的下降,第二部分是本身竞争确实变得激烈,各类玩家都开始在储能电芯上有所布局。供给的增加导致整个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虽然整个竞争格局是加剧了,但其实对CR5,就是我们说的头5家,其实整个市占率还是在提升的,2023年较2022年整个CR5的市占率还提升了8%。这跟融资环境相关,电芯资产投入非常重,需要大量的钱,在目前形势下,拿钱比较困难。价格上已经步入了0.4元以下的时代,再想回到0.5元以上几率不大。对电芯企业和所有上游企业来说,降本是新形势下最核心的一个竞争力。业务端国内的产能利用率现在普遍不高,下一步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出海,在国内卷能力,去海外赚利润,如果到2025年企业还没有完成出海的战略布局,再往后再想出海难度会更大。在产能过剩出清的大背景下,市场集中度会提升,上下游间的战略绑定关系也可能会更加紧密,谁能熬过这一波活下来,下一波到来时就可能有更高的业绩弹性。
下游市场刚刚很多人都分析了,我简单带过一下。中国储能市场以源网侧为主,各占一半,剩下户用占2%(主要是工商业储能),源测主要是风光配储,中标价格快速下跌,现在2小时的价格已经到0.7元以下,4小时的价格现在最低到0.6元以下。有好有不好,对企业来说营收、利润下滑。但对整个产业而言,经济性上来了,业主方的IRR有显著提升,价格下跌对储能的普及从长远来看是很大的利好。虽然行业整体增速还行,同比增长200%,但我们看到调用次数不够,以独立储能为例,去年调用时长不到1.5个小时,整体的调用频率较低,很多项目沦为了“晒太阳”工程。相对而言,工商业储能比较市场化,日均使用时长达到5个小时,符合投资时对每日使用时长的预测。对于源网侧的市场,我们谨慎乐观,一方面在政策上政府还在加码,配置小时数和配置比例的百分比还在提高。但另一方面建而不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机制没有完全导通,网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但目前问题的核心已经不在价格,可能是一些别的问题。最后导致算理论模型是一回事,电站运行下来实际的运行效果是另外一回事。
国外大储市场中,美国以大储为主,去年不及预期的原因还是跟美国电网结构有关,美国的调度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所以很多跨区域的输电在美国可能是一个障碍。其次审批比较复杂,时长很长,还有熟练工不够,后面美国也拿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包括简化并网程序,加强熟练工的补充。欧洲大储还是比较少,但有加速趋势。亚非拉这块可能是明确增长,智利是很明确的增长点,除智利之外,阿根廷可能也有比较好的机会。
工商业我们去年也投了几家企业,我们还比较看好工商业的发展,因为工商业的商业模式比较简单,就是算账。经济账能算过来就可以配,广东五市,江苏、浙江经济性都还不错,只要完成两充两放都是能赚钱的。海外工商业也在快速发展,和国内不同的点在于,国内是以峰谷价差套利为主要模型,国外的收益种类和方式更加多元。
户储的去库存进度可能会低于预期,我们判断至少还有4-5个月,甚至6个月以上。但户储中会衍生出更细的场景来,比如阳台储能,目前由于政策因素,在德语区发展较快,我们投过的疆海(征拓)去年在阳台储能的产品上实现了非常快速的增长。我们现在看项目会细致到每个区域每个补贴和每个细分场景去,这是我们看项目和过往两年比较不同的地方。
第二部分我们想分享的是储能企业IPO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IPO形势是比较紧张的,大概一年100家左右,但这种难是针对所有企业的,储能行业仍然是国家最鼓励发展的新兴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构成,IPO上不存在行业障碍。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上市要素是三个,一个是技术壁垒够不够,第二是收入能否持续增长,是否有盈利,三是是否代表行业头部企业。对投资机构来说,储能投资要回归理性,考察企业和团队是否是优质的,技术是否是有壁垒的。
第三部分我想分享一下我们今年重点关注的氢能赛道。政策上,国家有明确的制氢规划,目前六个部门都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前两天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氢能,足以看到国家对这个行业的重视。
制氢技术上,ALK和PEM相对成熟。ALK优势是成本低很成熟,PEM则能和风光更好耦合。在实际项目中可能会形成9:1或8:2的关系。在上游零部件环节,我们关注成本占比高,国产替代比较低,在系统中重要性比较高的部分,ALK这边是隔膜、电极;PEM是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等等。
第四部分是我们的一些思考。对企业的建议,首先要优先关注生存问题,关注现金流,如果现金流是负的,就要去开源节流,该开源的融资就融资,融到钱活下来是第一位。然后是控成本,这其中的大头是人力成本、销售成本,哪些可以省,哪些不能省,这是比较考验企业家的决策力。第二是降低预期,排队这么多,不要期望能够快速上市,要找一些“长钱”,但相应的估值也不能有太高预期。第三是企业积极应对整个内卷大环境,更注重内功的修炼,之前有些企业在行业景气时没有足够时间思考企业文化观、价值观,没有时间培养队伍、培养内部管理以及提高效益,现在是比较好的时间点,去考虑这些事情。
,所以对电芯企业比较考虑的点,还是在政策、价格、市场形势快速波动情况下,怎么去做企业决策。比如说在去年可以明显感觉到,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融资形势和行业形势变化很快,上半年的时候电芯还是很紧缺的,很多人还是很缺芯,根据市场行情,大家制定了非常激进的扩产计划和生产计划。但到了7月份开始,行情急转直下,非常快,它跟很多行业还不太一样,很多行业还能给你时间去感知一下,至少在电芯包括储能上游环节,形势变化很快,就一个月时间,订单快速的发生变化。
关于投资的建议,第一个还是要强调储能IPO是没问题的。但同样要降低预期,降低收益率预期和降低退出时间的预期,但同时用更低的投资估值去做弥补修正。第二是回归商业本质,从看行业看赛道看增速要回到企业本身去看技术,看业务市占率毛利率和团队这些,不一定有很明晰的整个赛道的投资机会,但在赛道里一定有出色的企业值得布局,找到那些能够不断提升市占率的玩家。最后一点是关注标的去海外布局的能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机构初心不改,愿景是致力成为全球最专业的储能产业投资机构,等待出清、逢低布局,等待每个细分赛道新周期的到来。我们对储能赛道各类新机会和新技术会持续进行战略布局。
感谢大家。